不少人都信任保健食品,感觉吃了能包治百病。为何买家会把保健食品当药品买回家呢?究其缘由是一些经营者挖空心思将保健食品当药品来卖,拼命地承诺商品的效果,宣传疗效,而不真实、夸大的宣传误导了买家,混淆了保健食品的真实含义。为此,药监部门也公布了保健食品非法推广最容易见到的10大套路。
1、假冒一线品牌造噱头
近年,市场上不断出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知名组织,或“中国中老年人康复工程万里行组委会”、“中国三高中一年级低防治办公室”、“世卫国际健康老年协会”等实质没有组织名义推荐其所销售的商品,致使不少老年买家上当被骗。
对策:依据《中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买家协会不能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买家推荐食品。”买家通过媒体或互联网等渠道选择和购买保健食品时,要小心且可通过民政部门查看有关组织合法性,以免上当被骗。
2、无中生有编功能
近年,市场上出现一些企业竟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其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具备“改变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而监管部门从未批准过“改变性功能”和“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
对策:《保健食品管理方法》第五条规定,“凡声称具备保健功能的食品需要经卫生部审察确认”,因此,上述宣称具备“改变性功能”和“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依法定为假冒伪劣产品。买家遇见这种情形可拨打深圳政府举报热线12345进行举报。
3、不真实广告放卫星
卫生部文件《卫监发(1997)第38号》“关于保健食品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公告”中规定“商品标签及说明书需要根据《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制作”与“只可宣传商品已被批准的保健功能”。一些企业却我行我素,在宣传中为我们的商品增加保健功能。如有些保健食品是“免疫调节”功能的商品,宣传中却夸大成还具备“延缓衰老”功能。
对策:买家遇见这种情形可拨打深圳政府举报热线12345或直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4、假借国学来忽悠
有的商品获得批准的功能只不过“免疫调节”,但经营者用所谓的“国学和中医”理论讲解一番,就延伸了不拥有的功能。如“延年益寿、养心安神……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抗衰老的确有辅助用途,特别合适中老年人”。这就拥有了“延缓衰老”的功能。如“补而不燥,清补上品”、具“补虚活血、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等多种效果”,“滋润养颜、补气扶元……尤适于脑力劳动紧张、感觉疲劳的青少年学生服用”,这就又拥有了“抗疲劳”的功能。
对策:买家遇见这种情形要小心购买,并可拨打深圳政府热线12345咨询或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中“数据查看”栏目查看。
5、以偏概全夸疗效
《保健食品管理方法》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需要真实,符合其商品水平需要。不能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但部分企业喜欢打擦边球,借助《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内容以偏概全,称保健食品中某种材料所具备疗效的方法来暗示疗效。甚至有些商品竟宣传“奇迹般地为数万病人解除或减轻了顽固性肠胃炎、顽固性头痛、心脑血管疾病和中风偏瘫的折磨”,从而误导买家进行消费。
对策:买家遇见这种情形可拨打深圳政府举报热线12345或直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6、编凑标识混视听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标识与商品说明书需要以规范的汉字为主要文字,可以同时用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但需要与汉字内容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并书写正确。所用的汉语拼音或外国文字不能大于相应的汉字。”但一些企业抓住部分买家崇洋迷外或迷信少数民族祖传偏方的心理和钻法律空子,将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标在主要展示版面,其中字体比汉字还大。
对策:买家遇见这种情形要留个心眼,小心购买。
7、捏造批文造商品
卫生部原承担的保健食品审批职责划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于2025年十月十日之后所有声称具备保健功能的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批准文号应为:国食健字G××××××××,可检查发现市场上居然还有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005)第××××号的假冒商品。
对策:买家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中“数据查看”栏目查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真假。
8、三无商品乱搭车
《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声称具备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即未经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察批准的食品,不能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然而,在“成人性保健品店”或“成人保健品店”里销售的号称“壮阳”、“改变性功能”的保健食品,则违反上述规定。
而且,这类成人性保健品店所销售的商品,相当一部分是普通食品和消字号商品,大都不是保健食品,根本没保健功能。
对策:买家遇见这种情形可拨打深圳政府举报热线12345举报。
9、咨询讲坛设圈套
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给买家树立一种权威性,总是会与新闻机构或一些协会联合拓展义诊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坛、免费测试等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买通一些医学专家或所谓的“医学专家”,进行保健食品的推广。同时,他们会进行肯定的“公关”,使这类本来非常平时的活动被大众媒体大篇幅报道。借用如此的活动,他们不只营销推广了商品,而且扩大了商品的知名度,更为要紧的是提高了买家对其商品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治疗成效”的认可感。
对策:买家遇见这种情形要小心参加和小心购买讲坛上所营销推广的商品。如购买的商品经查存在问题,可拨打深圳政府举报热线12345举报。
10、免费礼品有玄机
现在,伴随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进步,保健食品优惠活动五花八门,比较时尚的办法是请所谓专家、名医走进社区、宾馆、酒店等场合,拓展健康讲坛、免费义诊、免费体验等活动,向老年人发放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药”、“送小礼物”等方法诱导买家购买。
对策:就是不要为了免费礼品而冲动购买价格虚高的产品,做到理性消费。
上文就是记者为大伙带来的保健食品非法推广10大骗局揭秘!想为创业提速,关注华夏致富网咖!创业路上有困难,记得向大家咨询哦!